随着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各项政策的支持,以及对物流需求的增长,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惊人。但高速并不一定带来高效,我国的物流成本依然居高不下,其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各种问题,如管理较混乱、服务理念滞后、供需信息难共享……这些问题都是当下物流业面临的危机。而企业要做的就是在这些危机中突围,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物流信息难以共享,易致环节衔接不畅,甚至脱节
痛点1:物流信息化水平不够
一直以来,信息不对称、空驶率高、货运行业集约化程度低等痛点都影响着物流业的发展,成为行业难以突破的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偏低。
为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物流人前赴后继,不断进行探索。当互联网的风刮进物流业后,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重点,于是各种车货匹配的网站、移动App等应运而生。
痛点2:物流诚信体系未建立,物流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无法保证
这些技术的运用在赋予物流业新内涵的同时也带了新的问题。如平台上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实时、透明;平台上货主方与承运方之间的信用机制、安全机制、赔偿机制等是否合理;供需信息是否能全面共享……这些都会影响到车与货的匹配度与空驶率。
痛点3:各部门、市场主体未能建立联动机制,数据共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且由于信息管理方式滞后,导致信息传递速度、准确性等都还存在问题。此外,信息难共享,使得各部门、功能之间的衔接难协调,甚至相互脱节。当信息化达到一定阶段,当信息和数据能够转化成效益时,企业的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无法达到平衡,则物流的数据和信息共享就成了一纸空文。
典型案例分析:
物流信息难共享在2017年得到了总爆发,先是有顺风和淘宝互掐,再有京东和天天互撕,共享在数据时代显得是多么微弱。
菜鸟顺丰之争,本质上是一场物流数据控制权之争。双方的多轮口水战,事后看更像是在为之后的谈判增加筹码。针对这场菜鸟顺丰的数据之争,多位专家指出物流数据对于阿里生态圈及顺丰拓展其他业务皆至关重要,尤其是物流“最后一公里”数据,实际上是数据共享和企业利益之间展开着激烈的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