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城乡货运公交”,浙江省宁海县在全省率先探索“交邮合作”模式,实现农村“零距离、门到门”公共服务。“下乡与进城”,困扰农村物流发展多时的“最后一公里”正在逐步打通。
“我只要把托运的货放在村邮站,每天上午9点左右都有一趟货车定时来接收。”浙江宁海胡陈东山桃园的农户介绍,新摘下来的水蜜桃、红心猕猴桃、白枇杷,在多家果业合作社的帮助下,由村邮站借助邮政车辆完成城乡之间的配送。
在村邮站网点的支撑下,宁海类似客运公交“五定”(定线路、定班次、定首末时间、定价格、定站点)运作模式的城乡货运公交项目,有效降低了农村物流成本和提升了农村物流服务水平。2016年11月该项目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农村物流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A
破解农村物流“各自为政”
宁海农村物流需求旺盛。据初步估算,2015年宁海农村电商、生活日用品和农资等消费超过50亿元。201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25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约43.87万亩,农副产品产量超过26.56万吨,全县农产品已形成茶叶、蔬菜、竹笋、柑桔、枇杷、虾蟹、贝类、鱼类、土鸡、生猪等“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全县乡镇工业日趋发达,农村工业原材料和产成品物流需求也逐年增多。
另外,宁海交通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县域基本构建了“一环八射三纵七连”的“十五分钟”交通圈,36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农村公路“村村通”。
依托旺盛的物流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网络条件,邮政货运配货站、商贸供销、交通运输等各类物流企业纷纷抢滩农村市场。
然而在较快发展的背后,宁海农村物流依然面临着资源分散,缺乏核心品牌支撑的困局,主要原因在于农村物流发展涉及到交通、经贸、供销等多个相关部门,导致管理部门不统一、规划布局不合理、物流网络体系分散,既浪费了配送资源,又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育。
近年来,宁海以实施村邮站和交通物流共建作为农村物流发展突破口,成立农村邮政物流服务站,完善县城-乡镇-农村三级物流网络,积极推进交邮合作——“城乡货运公交”项目,并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亲自挂帅的城乡货运公交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村物流发展,这样就打破了交通、经贸、供销等多个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壁垒,实现了交通、邮政、商贸和供销等部门在机制体制方面的整合,搭建了农村地区“足不出户、一体解决”物流综合服务平台。
B
搭建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
渠道不畅,组织方式落后,服务水平较低,这是当前农村物流体系中存在的“通病”。
为此,宁海创新建设模式,在城区成立县级临时货物仓储中心,乡镇(街道)按区域划分组建物流集散中心,各建制村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网点。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县城仓储物流中心,2个乡镇物流配送中心,120个农村邮政物流服务站,建成邮路11条。宁海县城-乡(镇)-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宁海完成城乡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开发运用,将社会化仓储、物流服务商,城乡配送物流信息平台和村邮站三方通过该服务平台进行联网,实现会员管理、调拨管理、查询统计、物流管理、便民服务中心管理等服务功能。
为确保农村物流发展活力,宁海还依托“村邮网购”和“电子商务进万村”等平台,扶持一批城乡一体化的电商物流公共集散点,拓展农村地区电商物流网络服务范围。目前不少邮政物流服务站叠加了村邮网购业务及商品配送服务,去年进销存总笔数为11.17万笔,进销存总金额8653万元。同时结合“货运配货站下乡”工程,利用邮政物流服务站的优势,实现部分货运配货站企业农村落地配的整合,不少站点已经成为服务村民投递和取件的货运配货站民生点,个别站点每日货运配货站投放件已达上百件,为农民每月增收1500-2000多元。
C
交邮合作, 民生效应初显
“目前,15个邮政支局所在的中心村实现了配送车一天两班制,每天上午、下午各一班,其他村每天上午一班车,定时在网点停靠,再将收集的散件货物配送到城区各收货点。”宁海县相关负责人说。
宁海县鼓励交邮合作综合物流服务站与全县客运班车开展业务合作,以现有的客运站为基点,就近选择物流服务站或者在客运站建立综合服务站,积极对接小件快运等农村物流服务项目。
如此一来 ,通过“城乡货运公交”项目,不但满足了市场需求,还规范了服务、降低了运价。这种资源集约式的货运在价格上也显示出平民化优势,体积在1立方米内的散货,县内1公斤4-5元,当天到达,批量货运费用更优惠。
“以前如果只送三四件货,到城区来回一趟,成本加起来至少15元,现在我都送到家附近的村邮站,路还近,价格也便宜。”宁海一位从事散件运输的企业负责人说。
据统计,近3年来,城乡货运公交项目累计完成配送车辆10.6万辆次,完成农产品配送120吨,“村邮网购”等电商平台累计完成营业额8919万元。
据了解,宁海县“城乡货运公交”项目正抓紧推进城乡物流信息平台二期建设,依托“互联网+物流”理念,在一期平台的基础上分批次接入宁海邮政车、宁海客运班车、加盟社会车辆GPS数据,实现运力资源的整合,进一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车尽其用,货畅其流
□ 张妮
近年来,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很快,但同城乡发展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仍显滞后。
我国农产品物流网络缺口较大,一些地方的水果或蔬菜由于运不出去只能眼睁睁烂在地里,有的近距离贩运,由于当地已经形成产品的相对集聚,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价格很低。农产品的生产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但如果生产出来卖不出去,就会造成“谷贱伤农”。
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物流的发展,是关系农村群众生活幸福的大事,关系到城乡一体化的最终实现。农村物流的改善能起到”一通百通”的效应,不仅会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脱贫致富,还能极大地改善村容村貌,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宁海县依托“城乡货运公交”,探索“交邮合作” 模式,实现农村“零距离、门到门”公共服务,正是践行“车尽其用,货畅其流”的目标,将逐步打通困扰农村物流发展多时的“最后一公里”的迫切问题。
与此同时,“公交化”的货物运输系统目标客户很广,基本上农村中所有的货物运输都适用。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环境中,如果有这样便捷的农村物流系统的存在,将从根本上促进农民的增收,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将进一步提高。
只有物流畅通了,农村才会变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