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恶性压价的市场竞争、雁过拔毛的重重关卡、层层剥皮的行业“潜规则”等,都是扎在货车司机心中深深的苦与痛。如果货运市场再这样烂下去,司机们真的就得”吃土”了!
恶性压价的市场竞争
租个门脸、一张办公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就是一个“物流公司”,业内人称之为“配货货运信息部”。很多所谓的“第三方物流”甚至连道路从业资质都没有,就是通过把控货源,再层层转包到个体司机手里,运费直逼成本极限。
而且,在今年货源不足的情况下,货主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运输成本,想尽办法多装多运,“你不超载有人超载,你不运有别人运”,结果就是恶性循环不断下去。
雁过拔毛的重重关卡
现在不知道有多少执法部门,把货车当成一块“唐僧肉”。究竟有多少部门可以分到这块“唐僧肉”?我们通过某个途径了解到,不仅有交警、路政、运管,还有高速公路管理、城管、环保、工商、卫生、动物检疫等约10个部门执法。
被罚款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货车在车身上焊根铁棍,路政说这算更改车型,一罚就是三千”“车身不干净甚至是驾驶室不明亮,城管说影响市容市貌,一罚就是好几千”……
而且,不同地方和单位对货车司机的违法违章处罚标准不统一,让司机无所适从。同样是超载,交警叫“超载”,最低罚200元;路政部门叫“超限”,最高罚3万元;城管叫“超重”,最高罚2万元;运管叫“超越许可”,最高罚款1万元。这些部门的罚款互不相认,只能叠加。
由于没有统一的执法标准和完善的执法监督,司机宁愿采取“私了”“不开票”等灰色方式逃避执法。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车队老板说,他的车队每年为路上的罚款支出十几万元。在不违章不超载、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平均每辆货车每年罚款“预算”约6000元。
层层剥皮的行业“潜规则”
这里,运费拖欠、油卡抵运费等业内潜规则又“扒”司机们一层皮。有时候货不卖完货主就不结账,一拖就得好几天。可能开始估摸着收益还不错,可是等上货、卸货,再到货主最后结账就耽搁了几天,算了算多出的开销还是没挣钱。
另外,试问现在哪个货车司机手里没有几万元的油卡?
物流公司用油卡给司机冲抵运费,已经是货运行业见怪不怪的潜规则。司机普遍反映,大家都在用油卡,也在挣油卡。平均下来,一辆货车每年至少要收四五万元的油卡。一趟活儿下来,有的司机收的全是油卡,有的甚至连过路费和保险都没钱交。
所以你们可以想想为什么现在那么多物流公司在买卖油卡!
物流公司为什么要用油卡抵运费?吴九全开过10多年货车,自己也经营过物流公司。他说,油卡可以抵税,有些物流公司就是借此来维持生存。
有的司机贪图便宜买了这种油卡,却不知这样的油卡必须当月用完,否则就会被物流公司“冻结”。吴九全告诉小编,如果油卡当月没有用完,按规定就不能抵税了。因此,有些物流公司一到月底就会把油卡挂失,司机再没办法使用。这种司机上当被骗的情况在各地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