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一座依“水”而“生”的城市,
地图上状如“雄鹰”般的江津,
以“万里长江一要津”著称。
特殊的地理环境,
注定了江津与长江大桥将结下不解之缘。
从全国第二座长江大桥—小南海铁路大桥,1997年12月20日正式通车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地维长江大桥、观音岩长江大桥、鼎山长江大桥、到几江长江大桥……一座座长江大桥打开了城市的拓展之路,成为江津发展的重要标志。
全国第二座长江大桥—小南海铁路大桥
小南海铁路大桥又名白沙沱长江大桥,是全国第二座长江大桥,位于巴南区白沙沱镇和江津区珞璜镇之间。大桥为双线铁路桥,北接成渝铁路,南接川黔铁路,全长820.3米,由中铁大桥局承建。施工建设从1955年10月开始到1959年12月建成通车,历时4年。
“三个全国第一”—江津长江公路大桥
江津长江公路大桥于1994年12月10日动工,1997年12月10日通车,由聂荣臻元帅生前题写桥名。江津长江公路大桥的建成,创造了长江建桥史上县级行政单位自筹资金、采取中外合资形式、仅用16个月时间就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的“三个全国第一”。
架设长江大桥,跨江而出,成为无数江津人的梦想。
打通江津的北大门—地维专用长江大桥
在江津区珞磺镇与大渡口区跳蹬镇白沙沱之间,架着一座斜拉长江大桥,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坚挺有力。它就是江津区第一座完全由企业自筹资金投资修建的长江大桥——重庆腾辉地维专用长江大桥。
重庆腾辉地维专用长江大桥于2001年12月19日动工,2004年8月建成通车。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砼斜拉桥,全长737米,主跨345米,桥宽 15米。该桥解决了重庆腾辉地维水泥公司原材料供应及产品运出等难题,打通了江津的北大门,带动了江津区和大渡口区、九龙坡区的经济发展。
“典型示范、科技示范”—外环江津长江大桥
外环江津长江大桥全长1.19公里,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该桥2006年1月8日开工建设,2009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作为重庆市外环高速公路网的“咽喉“,外环江津长江大桥无疑是打开了江津进入“外环时代”的“大门”。
从此,江津进入重庆主城区,不必再取道九龙坡走马镇上老成渝高速公路,而是直接从江津城区取道外环高速,一路畅通的直抵重庆主城。成为连接重庆九龙坡区西彭和江津区几江之间的通道,几江到西彭仅需几分钟,江津驱车到重庆主城城区也不过半小时左右。
重庆主跨最大的公轨两用斜拉桥—鼎山长江大桥
江津鼎山长江大桥为双塔斜拉桥桥型,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公路,下层预留重庆轨道交通通道,不仅是江津目前主塔最高、跨度最长、投资最大、功能最全的桥梁,也是重庆目前主跨最大的公轨两用斜拉桥。大桥于2009年10月24日正式开工,至2013年6月26日建成通车。大桥南起江津长江公路大桥南桥头, 向北穿过艾坪山隧道与鼎山大道衔接,主桥跨越长江进入九龙坡区,在西彭小湾互通立交与重庆外环高速公路、西彭园区大道衔接。
该桥还曾斩获中国建筑界的‘奥斯卡’金奖——“鲁班奖”,创新上获得的16项国家专利,节约成本4000多万元,对发挥 “承接主城、联动周边”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内最长隧道式锚锭大桥—几江长江大桥
2016年7月8日,几江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南起江津几江街道滨江路东门口,北至德感浒溪口,全长1897米,主跨600米双索面悬索桥,桥面宽33米,设计时速50公里,双向6车道。在大桥两侧还专门设置了两条人行便道,人行便道按照防水技术要求设计,而主线设南北两座立交分别与长江两岸滨江路相接。
白沙长江大桥
效果图
白沙长江大桥一直备受市民关注。目前大桥可研初稿、地形图测量、可研阶段地质勘察、地灾评估、等评价已经完成,预计今年12月前完成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年底前正式开工建设。
白沙长江大桥是国务院《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中规划新建的重点过江通道。大桥全长2000米。其中,桥长500米,引道长410米。桥型为悬索桥。桥梁总宽度34米,为双向6车道,建设总投资20亿元。拟建桥址南接白沙工业园,北联成渝铁路白沙货运站,是渝西片区交通网络连接线过江通道之一,是连通我区津北和津西片区的重要过江通道。大桥两端接线将分为近、中、远三期进行建设。
塘河悬索桥(即将完工)
效果图
塘河镇的悬索桥工程进展顺利,主体工程和主体公路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桥面铺装,预计本月底正式开放。塘河悬索桥工程包括1座桥梁工程和4条道路工程。其中桥梁设计全长112.23米,桥面净宽2米,桥梁工程采用与古镇建筑群、沿河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亭台式风格。4条道路工程包括1条宽4.5米的水泥混凝土道路和3条条石铺装的人行步道。这4条道路分别连接桥梁两端和通往古镇。
建成后的悬索桥将与河道沿岸的游玩步道有机结合,并且以新修的人行步道和公路为“纽带”,形成塘河古镇至悬索桥的旅游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