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事件的导火索是由该回程车货运信息网部分功能的改变引发的,而其最主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司机事先不能和货主通过电话直接沟通货物细节和要求,需在APP上进行“盲”报价,货主也只能接受平台指定报价的司机,随后双方才可电话联系、支付定金。而货车司机每天只能报价十次,只能被动等货主联系。
这就意味着,只有报价最低的司机才能够接单,而货主要发货的话也只能选择平台上指定的报价最低的那位司机。该回程车货运信息网的报价模式和竞标功能严重侵害了货主和司机的权利,压缩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也从侧面反映出处于垄断地位的该回程车货运信息网浓厚的霸道做派。
司机们认为,这项新业务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报价功能,而报价属于竞标模式,有可能会导致更激烈的低价竞争。
其实竞价这种情况在回程车货运信息网上一直都是存在的。按照以前的模式,运价是由货主或者信息部定的,货主报一个低价,司机决定是否接受,没人做货主就会提高报价。现在是司机提出报价,货主决定是否接受。
这样的模式变换就变的非常不利于司机群体,它将矛盾由原来司机和货主之间转移到了司机与司机之间。
另一方面,这一功能鼓励司机投暗标,导致的后果就是整体货运市场价格缩水。这种报价方式不仅令成交量大打折扣,而且为了得到订单,部分司机采取低价竞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行业的发展秩序。
而对于货主来说,新功能使其不得不接受平台指定司机,而不是通过事先和司机进行沟通,找到合适的司机来运货。对于当前复杂的物流运输市场,司机的车辆运送能力、服务好坏、线路熟悉情况等都是参差不齐,货主不会让一个自己不了解的司机来运送动辄几十万的货物,他们看中的是良好的运输服务。因此,在这种功能的变化下,必定会影响货主寻找合适司机,从而耽误了发货。
虽然货运平台的功能升级有其自身的考量,但从行业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处于行业龙头位置的企业,应该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把如何能够让司机和货主双方的信息更加透明更加公开作为首要目标,同时更好的为双方提供服务而努力。而不是切断货主和司机之间的联系,使双方信息缺失,货主无法了解司机的车辆状况、运载情况以及服务质量,司机无法得到货物的具体信息和线路等,让双方失去了做出选择的权利,从而被平台一手掌控。有业内专家认为,如果只能接受平台指定价格的司机,首先导致的后果就是市场运价陷入一降再降的恶性循环,司机利益受到极大损害;其次,低廉的运价使得运输质量难以保障,而货主也失去了做出更好选择的权利。
在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回程车货运信息网的诞生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回程车货运信息网发展至今,也是问题多多。而解决之途也应多管齐下,首先在定价方面,回程车货运信息网应建立良好的定价机制,制订出合理的指导价格,让交易更透明。其次,可以引入“评级”机制,平台根据货物类别、路途公里数等进行评级,并根据评级制定相应的运价,而货车司机的运送服务也会根据服务质量、运输时效等得到来自货主的评价。同时,货运平台应保证信息的透明,让货主和司机对对方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才能用得更放心,操作得更舒心。
目前,车货匹配平台方兴未艾,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不是现阶段谁的会员多、谁的份额大,而是要回归市场本质,看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凭借服务和技术专业性来取胜。如果货运匹配平台能够做得更科学合理,不仅能改善供需关系,还能充分利用物流资源,促进货运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