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战役中,从京东近一年多的高调布局来看,似乎势在必得。尤其京东物流提出的“5年内收入规模破千亿,非京东体系订单量突破50%,10年增长至80%以上”宏伟目标。今天我们就来从技术的角度看一下,作为电商起家的京东在物流领域有哪些特别的实力?刘强东的物流梦能实现吗?
1
6
7
8
9
京东的杀手锏
我们先来看看京东的物流实力到底如何?
目前京东物流是全球唯一拥有6张物流网络的智慧供应链企业,包括中小件、大件、B2B、冷链、跨境、众包。
京东在全国共拥有超过500个物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其中13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已经投用、物流服务车辆超过25万、运营路线达到611万条、末端服务网点超过30万个,包括众包物流人员超过了500万。
跨境物流上建设完成十余个跨境口岸、110多个海外仓、近千条全球运输链路以及中国全境的配送网络,覆盖全球224个国家和地区。
京东物流网络背后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首先,AI赋能京东物流。
京东请来多位AI大咖,赋予京东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处理、计算机视觉、传感器融合技术等方面更多的资本。
从2017年9月到现在,刘强东已经将5位AI大咖招至麾下。
最新加入的AI大咖是华为前首席AI科学家裴健,出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裴健专注于数据挖掘、数据仓库和在线分析处理、数据库系统、生物信息学等领域。
此前,已有四位顶级学者和高管加入京东。包括前IBM Research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院院长,IBM Watson集团首席科学家,IBM杰出工程师,负责IBM全球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基础研究的战略和执行的周伯文博士;前亚马逊首席科学家,从事Amazon Go无人零售店的基础算法研究和工程落地的薄列峰博士;前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及大中华区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负责人申元庆;前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 计算机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彭健。
通过AI技术,京东可以实现流量预测、消费预测和精准识别,而这些技术赋予物流全新的、全景式、差异化的感知能力。目前,京东已上线了JIMI人工智能客服机器人,并在积极测试出库、入库、拣选等各种替代体力劳动的机器人出现。
其次,无人技术。
京东正在不断推进无人仓库和自动驾驶卡车等无人技术开发。
2016年,京东成立了智慧物流开放平台“X事业部”,自主研发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无人配送等一系列尖端智慧物流项目。而去年10月份亮相的全流程无人仓,实现了从入库、存储、包装、分拣的全流程、全系统的智能化和无人化。
目前,京东已经在农村地区开始使用小型无人机送货。同时,已获首个国家级无人机物流送试点,并将建设上万无人机场。
第三,区块链推动智慧物流先行。
区块链技术因其去中心化、去信任的特征,将大大提升信息传递的可靠性,以及全链条的高效协同,未来将在智慧物流网络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它为物流行业构建从生产、仓储到配送整个环节产品管理的可追溯和可识别系统,以及在跨境物流等复杂的国际供应链体系中建立安全交易、有效沟通、降低成本的机制也提供了探讨空间。
也正因此,京东对于区块链的拥抱既迫切又热忱。
早在2017年7月,京东物流便试水区块链技术。
今年1月31日,京东物流正式加入全球区块链货运联盟(BiTA)的是国内第一家加入该联盟的中国物流企业。此次入盟,京东物流的目的是通过区块链的先进技术,优化供应链流程、加强跨境物流沟通、推进行业合作及发展。
BiTA成立于2017年8月,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块链商业联盟,代表了数百家全球货运公司,总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该货运联盟,由经验丰富的物流技术和货运管理人员组成,目标是开发物流及货运行业的区块链应用标准并将其推广。目前,包括UPS、FedEx、PENSKE、C.H.Robinson、 SAP等超过200家国际物流与技术企业已加入联盟。
第四,云计算与大数据。
云计算和大数据是京东物流技术转型的基础条件。
大数据就犹如一座大厦中的一块块砖瓦,而算法等技术则是地基。
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将打通信息流,最大限度地共享数据,发挥联动作用,打破产业、时间、空间与市场的边界。
同时,基于大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的工具,可以推动业务活动不断优化,实现更精准的销售预测、更科学的物流网络布局、更合理的库存管理、更快速的配送路线规划等。
例如“京东专享”智能营销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意愿、喜好、习惯等维度为用户制定专属服务方案,实现千人千面的营销效果。
2
6
7
8
9
戏言还是势在必得?
经过十几年持续的技术创新和落地应用,京东物流已经构建了预测、库存、仓储、运输、配送全链路智慧化的新一代物流体系。但是对于在未来五年实现年收入规模超千亿的目标实现究竟是戏言,还是势在必得还未可知,至少需要先解决下面几个问题。
首先,AI、区块链技术商业化落地问题正处在整个行业探索的阶段,圈地后场景的打造和产品升级都是未知数。
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很多项目尚未落地,还需要在尊重成长规律的前提下踏踏实实培育才能使其逐渐成熟。
另外,如何将区块链技术融合到更多物流行业的运用中,如何物流将产业链上的多个玩家有机结合,以分布式记账方式提高货物流通的安全性与可视化,还需要继续探索。
其次,新组建的顶级科学家团队还需要一定的磨合。
京东物流在云计算、AI技术领域招来了顶级科学家,这其中最重要的现实是团队间的磨合问题。
第三,技术开放后的主要对手——阿里也严阵以待,厉兵秣马。
虽然京东宣布物流开放,让过去专注于自建自用物流的京东得以对外赋能。然而,在行业内还有另一个“赋能者”——菜鸟物流。菜鸟物流发展至今,已经三年多了。并且从成立之初,就在赋能行业内的合作伙伴。
反观京东物流,它的物流技术开放还只是服务于以京东仓储为核心的有限场景,接入京东物流体系的第三方数量有限。
并且由于大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应用的广泛性,阿里云已经深入到了货运配货站、即时配送等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物流场景中。
另外,面对从红海中厮杀的胜者——强大的顺丰、通达系,如何打破这种竞争格局也需要非凡实力。
最后,京东能否实现技术与商业完美结合还有待时间考证。
早在开年刘强东就在内部邮件中首次将技术提升到战略层面,推动整个集团向技术坚决转型。
这是一种居安思变的心态,但是商业正逐渐从共性化时代逐渐过渡到个性化时代,这就要求商业与技术完美结合。